陆方林教授:三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进展

浏览量:1311

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超过90%是继发性改变。常见原因包括左心瓣膜、跨三尖瓣瓣环心内电极、房颤、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讲,三尖瓣疾病患者甚至高于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它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近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陆方林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上以“三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进展”为题做详细汇报,重拾这一“被遗忘的瓣膜”。

 

 

陆教授强调,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主动脉瓣疾病还多。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75岁人群中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率为4%。

 

三尖瓣关闭不全发展严重时,会引起左心衰和右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肺血减少→左心充盈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左心衰;右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高→体静脉压增高→脏器静脉淤血、体腔积液,出现右心衰。临床上患者出现活动耐力下降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下肢浮肿、腹水、胸腔积液、腹胀、消化道出血、皮肤溃烂全身瘙痒、三系减少、恶液质等右心衰表现。

 

 

PART.1
 TR与左心瓣膜病关系 

 

TR既是左心瓣膜病的合并改变,又是左心瓣膜病病程及病情严重的反应,也是左心瓣膜病预后的标志。有研究表明合并TR,影响MVR、SAVR、TAVR术后生存。

 

 

严重TR还影响中长期生存,其生存率低于某些恶性肿瘤。JACC研究表明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1年死亡率36%,5年死亡率61%。

 

 

早期,三尖瓣关闭不全长期被心血管外科忽略。研究认为,在许多晚期二尖瓣病变患者中,相关的三尖瓣反流是功能性的,继发于右心室高血压和三尖瓣瓣环扩张。在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反流可改善或消失,三尖瓣置换术的必要性较低。

 

 

实际上,单纯三尖瓣手术死亡率较高,远比左心瓣膜手术死亡率要高得多。

 

 

PART.2
 三尖瓣介入治疗 

 

由于药物治疗远期效果不佳,外科治疗手术风险巨大,大量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这就促使我国介入治疗开始缓慢起步。基于目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现状,市面上涌现了很多相关器械,主要的介入治疗策略有: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术、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与经导管三尖瓣原位置换术

 

 

目前,经导管三尖瓣修复装置大多数都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仅有三款产品(Cardioband 、TriClip 、PASCAL)成功上市,并获欧洲CE认证。这三个产品最早是应用于二尖瓣修复手术。

 

上市介入三尖瓣修复装置——TriClip

 

在这里有两项关于TriClip的研究。bRIGHT研究30天随访结果显示:纳入的389例患者经治疗后,有77%患者TR低于2级,2.5%患者30天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TRILUMINATE Pivotal是首个评估TEER装置的RCT研究,一年随访结果显示:TriClip未降低全因死亡率,但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TR严重程度。

 

 

上市介入三尖瓣修复装置——PASCAL

 

CLASP TR研究一年随访结果显示:纳入的65例患者经治疗后,有86%患者TR低于2级,1年全因死亡率为10.8%,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18.5%。在预后方面,治疗组效果还是优于药物组。

 

 

上市介入三尖瓣修复装置——Cardioband

 

在Cardioband早期可行性研究一年随访结果中,37例重度及以上TR患者,73%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TR等级为中度或更低,1年随访心血管死亡率为8.1%,KCCQ得分提高19分。

 

 

当然,除了上述国外器械在临床的应用,以K-Clip、DragonFly为代表的国产创新介入三尖瓣修复器械也不断涌出。

 

介入三尖瓣置换装置同样较多,多数也是从二尖瓣位“移植”过来。

 

原位三尖瓣置换装置——临床应用

 

世界首款临床应用介入三尖瓣置换装置NaviGate,30天死亡率和起搏器植入率偏高(10%)。分析原因,可能跟这种单层瓣膜的瓣环跨度较大,但是在三尖瓣位不能因为瓣环大就相应增大瓣膜,在打开瓣膜的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右心收缩力较弱,这样做无疑加重了心脏负担

 

 

介入三尖瓣置换装置——EVOQUE System

 

从二尖瓣位移植过来的EVOQUE双层瓣膜,在TRISCEND研究的一年随访结果中显示:共计176例TR患者,97.6%的患者TR为轻度或微量,1年随访全因死亡率为9.1%,心衰住院率为10.2%,KCCQ得分提高25.7分,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56.2米。

 

 

三尖瓣解剖基础对介入器械带来了挑战。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解剖特点有:1.瓣叶数量与裂隙:3-5瓣叶,尤其重视前后瓣裂隙(瓣环扩张、起搏导线引起);2.瓣叶高度:部分患者有风湿性改变,前瓣高度下降,瓣环成形,缝瓣、瓣环阻挡。

 

LuX-Valve不产生径向支撑力设计——“牛仔帽”

 

常规三尖瓣装置的锚定机制是,依赖支架产生径向支撑力作用于三尖瓣瓣环,需要一定程度的Oversize;瓣环处因收缩而压迫局部组织,影响右心室收缩功能,更容易损伤传导束。因此,就诞生了不产生径向支撑力设计的LuX-Valve瓣膜。首例植入时间是2018.9.22。但第一代产品需要经右房植入,对患者有一定创伤。

 

 

第一代LuX-Valve临床试验TRAVELⅠ完成

 

2021年8月23日完成全国多中心入组共计190例(31 FIM+159确证)。FIM术后30天内死亡率0%,受试者术后初步随访:心功能较前改善,6MWD有提升。相关研究结果收录于《2021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诊疗指南》。LuX-Valve也成为中国首款同时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器械及NMPA创新通道认定的瓣膜介入治疗器械

 

 

LuX-Valve确证性临床试验一年结果显示:99.1%的患者TR等级得到改善,79.8%的患者由术前NHYA Ⅲ/Ⅳ级改善至Ⅰ/Ⅱ级,6分钟步行试验提高58.9m,一年全因死亡率为10.3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需要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发生率为1.6%。

 

早期FIM试验无30天死亡,验证了颈静脉优势,例如无需开胸,创伤小;对室间隔解剖要求低;肺功能保护;无右房荷包出血;术中循环呼吸更加稳定;胸部并发症少(出血,肺不张,肺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因此,在第一代产品之后,第二代产品LuX-Valve Plus公布了经血管人工瓣膜(TRAVELⅡ)30天随访结果,80.43%患者由术前NYHA Ⅲ/Ⅳ级提升至Ⅰ/Ⅱ级;34.78%患者KCCQ评分提升≥20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1%;全因死亡率为1.08%,均与器械无关。

 

 

虽然三尖瓣领域目前有很多器械应用于临床,但经导管三尖瓣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还需要重新认识这种疾病。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适应证一心肺及其他脏器功能

 

1.心肺功能

 

三尖瓣是心肺循环的入口,因此,以下多个血流动力学因素都会影响三尖瓣手术的疗效:a.右心室功能,b.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c.二尖瓣功能,d.左心室功能,e.主动脉瓣。此外,右心室功能指标,TAPSE、FAC,肺动脉压,左室功能,以及二尖瓣功能是否会影响手术疗效还有待商议。

 

2.脏器功能因素

 

长期三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全身静脉淤血,导致多脏器功能受累,例如肝脏功能受损但无肝硬化、脾亢、消化道症状、肾功能降低;需要调整三系减少和控制消化道出血。整体来说,TR引起的脏器功能及全身影响更加广泛而复杂。

 

介入置换or修复

 

对于三尖瓣病变,是选择置换还是修复,两者来说各有优缺点,具体要根据患者情况来决定。修复优点:1.经静脉途径,创伤小;2.无需长期抗凝;3.可重复介入;缺点:1.适应证局限(对合间距);2.对图像要求高;3.中长期效果未确认。置换优点:1.对解剖要求低,适应证宽泛;2.能完全消除反流,降低静脉压;3.操作可能更加简便;缺点:1.耐久性问题;2.传导阻滞;3.长期效果未确认。此外,介入三尖瓣置换还面临着植入后血小板减少,植入后抗凝问题,植入后围术期管理问题等问题

 

介入治疗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新器械研制上的经血管介入,适应证宽泛,操作便捷,定位简单,耐久性佳。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及研究终点,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

 

PART.3
总结与展望 

三尖瓣介入置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手术时机——右心瓣膜病与左心瓣膜病的区别,可以说合适的三尖瓣干预时机至关重要;2.瓣膜耐久性问题——右心室更难耐受三尖瓣狭窄;3.淤血性脏器功能损害的评估。

 

目前三尖瓣介入治疗曙光已现,未来包括三尖瓣在内的心脏瓣膜治疗趋势还是以介入为主,也仍然充满未知

 

 

 

 专家简介 

陆方林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同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1996年获心胸外科博士学位。长期在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以“外国人共同研究者”身份,在日本国立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从事基础及临床研究。2014赴美国休斯敦Methodist医院心血管外科进修。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先心及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胸外科学会青年委员,解放军胸心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业特长: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病等的外科治疗;今年来,在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方面开展临床及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5部;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三项、上海市科委基金一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